top of page
搜尋

請不要再扮蘋果



昨晚難得仔女嘅配合,晚上能抽時間將GIRLS AND BOYS 全劇讀一次,逐幕逐幕錄下來,希望讓翻譯聽一聽我讀的版本是怎樣、認識我的語感,可以刺激下、比啲靈感大翻譯黃小姐。


每次讀,都是那麼震撼,那麼痛。


#女與兒》呢個名字與過往作品不同,呢個名第一個感覺係「媽媽戲」,觀眾大概估講兒女,講父母,很容易會下決定lose interest。例如:OL/文青唔會同friend講:「喂,你有無追《反起跑線聯盟》呀?」

單單題目,就已經定了那套戲的命運。某程度上,我自己都有嫌棄過Girls and Boys。故事是關於一個媽媽,關於她和她的先生,關於他們的兒女。可是,宣傳上我不想太過「媽媽劇」,不想嚇走OL文青觀眾,連設計宣傳海報都盡量想tone down 呢件事。


呢刻回想,這個決定是錯的。


如果你是橙,點解要當你蘋果咁賣?

當天我入貨,係因為覺得呢個橙好味,想推薦比身邊嘅人,何解因為覺得橙唔夠吸引,要佢扮蘋果?

不如誠誠實實告訴大家,呢個橙到底是什麼,來自咩出產地?係咩泥土種?農夫怎樣悉心照顧它令它鮮甜?食過嘅人點諗等等。


誠誠實實向大家介紹呢個橙,才是首要。


回想劇中的一切,

不就是因為角色一直以為對方是蘋果,

到發現對方原來是橙時,

一切都變得太遲了。

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