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與自己煲電話粥


中學時代,沒有WhatsApp,沒有email,每日放學回家,與朋友煲電話粥(現在已沒人講電話了),煲到食飯,食完飯沖完涼上床再煲,煲到睡著,煲到第二朝起床驚覺還拿着聽筒,煲到天荒地老。


有次,一方食大閘蟹,另一方聆聽學習食大閘蟹的拆剪、醬料、味道(注意,是還未有視像通話的純聲音年代),然後去洗澡,然後電話仍開着,然後洗完澡,然後繼續煲。


我想,年輕時煲電話粥所煲的,大概是寂寞、沉默, 把材料煲成空氣,化作無有,告訴自己,在花花世界裏,我孤單,但我不是一個人。


那夜凌晨,在Edward提議下,我讀到劇本的這句對白:「每人心中都需要一間房,能毫無內疚地笑。」


女主角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, 拍拖、結婚、懷孕、湊小朋友, 坦蕩蕩說出每段時刻的迷惘和辛酸。

女生獨腳戲,演員自然是一位女生。有時我覺得像煲電話粥,其實耳筒的另一邊,有沒有人在聆聽?需不需要有人在聆聽?


對我來說,《Girls and Boys》就像一間房,我有一個寶貴的機會,與是媽媽的自己,是女兒的自己,是太太的自己,痛快地煲一場電話粥。


今年稍後,這房間,將為我和你們打開。 希望在裡面, 你們能找到通往自己房間的路, 更希望我們學懂毫無內疚地活一次。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